分散在空气中的氨、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甲基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s(易挥发的有机物质)类,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在通过内置惰性催化剂的光氧催化废气净化器过程中,在高能紫外线和惰性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逐步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CO2、H2O等。
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在惰性催化剂及紫外线光束共同作用下,发生UV光解和UV光氧催化协同作用,反应过程中生产的O3、OH(羟基)及O2–(过氧自由基阴离子)将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通过氧化反应,逐步降解为CO2、H2O等低分子无臭无害化合物。
应用行业:牛皮纸浆、炼油、炼焦、石化、煤气、粪便处理、制药、农药、合成树酯、合成纤维、橡胶、氮肥、硝酸、炼焦、粪便处理、肉类加工、水产加工、食品配料、香精、畜产加工、皮革、骨胶、油漆、溶剂、油墨印刷、垃圾处理、医药等行业。
早在公元前,中国已会用酒曲(生物酶催化剂)造酒。18世纪中叶,铅室法制硫酸中用一氧化氮作催化剂是工业上采用催化剂的开始。催化这个词是1835年J.J.贝采利乌斯引用到化学学科中来的。1902年W.奥斯特瓦尔德将催化定义为:“加速化学反应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作用。”1910年实现合成氨的大规模生产,是催化工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以来,催化工艺迅速发展,例如,20年代研究成功用钴催化剂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液体燃料的费-托法;1955年研究成功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用于烯烃定向聚合;现代化学工业和炼油工业的生产过程,已有80%以上使用了催化方法。
多相催化是工业上应用多的,这种催化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因此,固体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对催化作用就会有很大影响。催化剂比表面积大,表面上活化中心点多,表面对反应物吸附能力强,这些都对催化活性有利,因为化学吸附能降低反应活化能。表面孔隙度大和孔径大小合适对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利,例如分子筛催化剂的的选择性,就是由于它的孔径尺寸只能允许某种分子进入孔内,到达催化剂表面而被催化。
UV光氧催化设备适用于:工业烟雾、汽车、家具、玩具、家电、自行车等喷漆废气,印刷厂,制鞋粘胶各类工业VOC类废气、除臭除味净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