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还有乳制品废水的污染问题。
乳制品废水主要来源于容器、设备、管道、厂房,地面清洗产生的废水,以及部分工厂生活污水。乳制品废水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一、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比较大;二、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易生物降解;三、可生化性较好。
目前处理乳制品废水的方法有很多,本设计“气浮+好氧处理”的处理方法。具体工艺流程是:污水依次经过格栅、高效溶气气浮机、中间水池、好氧组合工艺。
该工艺处理流程短,处理效果好,占地少,且节约成本。
乳制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容器、管道、设备清洗所产生的较高浓度的生产废水,以及生产车间和场地冲洗产生的较低浓度的生产废水和部分生活污水。
4.1.1乳制品废水的主要特点:
1.水质、水量变化大,废水的排量和浓度随着清洗的时间以及项目波动,早晚排量及浓度变化较大,废水酸碱不均衡,pH波动大。
2.有机物含量高,乳蛋白、乳脂、乳糖类等,废水中的CODCr很高。
3.可生化性好,乳制品废水中溶解的有机物易被生物降解,多数乳制品废水能够达到BOD5/CODCr>0.5,具有很好的可生化性。
鉴于此,处理工艺的以生物处理为主。乳制品废水处理工艺可分为好氧处理系统、“厌氧+好氧”处理系统、气浮+好氧、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好氧处理系统容积负荷偏低,适合水量较小、污染物浓度较低的乳制品废水,又分为单级好氧和多级好氧,“厌氧+好氧”工艺适合废水量大、产品复杂的乳制品废水的处理。
污染物去除原理
SS的去除
废水中大颗粒的SS主要依靠格栅去除,小颗粒的SS及胶体则依靠化学絮凝、气浮及生物分解作用去除。
化学絮凝是通过加入化学絮凝剂,使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质通过压缩双电层、电性中和、网捕或卷扫、吸附架桥的原理凝聚成大颗粒悬浮物而去除。残余的有机胶体物质则可以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而去除。
COD的去除
废水中的COD主要依靠生化处理去除。废水的生化处理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吸附、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不同,可以把生化处理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大类。
好氧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将废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能量的特性,从而去除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好氧处理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氧气,处理速度快,污泥负荷相对低,出水水质好。
厌氧处理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 和CO2 的过程。厌氧分三个阶段:
水解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在***胞外酶的作用下,首先被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物,继而在产酸菌的作用下经厌氧发酵和氧化转化为乙酸、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醇类。
产氢产乙酸阶段:产氢产乙酸菌能把除乙酸、甲酸、甲醇以外的***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如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醇类)转化为乙酸和氢,并有CO2产生。
产甲烷阶段:产甲烷菌将***、二阶段产生的乙酸、氢和CO2等转化为甲
厌氧不需要供给氧气,污泥负荷相对较高,能处理较难生物降解的物质,但所需时间长,出水一般需要后续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BOD的去除
废水中BOD的去除原理与COD基本相同。
氨氮的去除
生物脱氮是利用自然界氮的循环原理,采用人工方法予以控制。污水中的氮首先在好氧条件下软化为氨氮,然后由硝化菌变成硝酸盐氮,这个阶段称为好氧硝化;随后在缺氧条件下,由反硝化菌作用,由外加碳源提供能量,使硝酸盐氮变成氮气,这个阶段称为缺氧反硝化。整个生物脱氮的过程就是氮的分解还原反应,反应所需能量从有机物中获取。
在硝化与反硝化过程中,影响脱氮效率的因素是温度、DO、pH值及反硝化碳源等。
在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菌生长速度缓慢,所以要有足够的污泥龄,反硝化菌的生长主要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并要有充裕的碳源提供能量才可促使反硝化作用顺利进行,因此生物脱氮需具备以下条件:
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DO值≥2mg/L)、适合的温度(是20℃,不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龄、合适的pH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0.5mg/L)、充足的碳源、合适的pH
目前氨氮的去除主要方法有A/O法、A/A/O法、SBR法、氧化沟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