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级曝气在日本的应用较早,不仅用于工业废水、河流治理,还用于养殖.畜牧.食品工业等行业,在河道及湖泊净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有70多个研究和应用案例。2008年,Shaip公司将微纳米曝气技术与微生物技术相结合,处理一家日流量在200m3左右的污水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TN去除率达到90%以上。
我国对微纳米曝气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其技术交流和应用的不断开放,微纳米级曝气已逐渐应用于国内一些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用微纳米曝气法进行的植物浮床处理河道支溪水氮化试验表明,微纳米级曝气浮床技术对河道底泥进行了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微纳米级曝气浮床技术对河道底泥进行了脱氮试验。通过对攻.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70.31%.63.25%o洪涛及其他利用微纳米曝气技术处理黑臭水体的研究结果,微纳米曝气技术对黑臭水体中TP.NHZ-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21.4%.40.3%和39.1%。我国对微纳米曝气技术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的是微纳米粒曝气在黑臭水体的修复效果,对于微纳米曝气过程中氧传质的变化鲜见报道。
微纳米曝气组成微生物菌种技术对水利枢纽堆积物的改善作用。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曝气区S3的相对性比附近非曝气区S2和S4的TP降低了11.6%和2.7%,曝气区S5的相对性比非曝气区S4的TP降低了32%。S3.S5和S6在曝气危害地区的相对性分别为23.0%.18.0%.10.3%。S3.S5和S6在曝气危害地区的相对性分别为22.4%.5.5%.3.8%。积聚物微生物菌种共检测22.113属,曝气前后对比,积聚物中有益菌变菌门成分增加26.42%,厚壁菌门成分增加5.25%,而标有水体富营养化的绿弯菌门成分减少9.51%,酸链球菌门成分减少5.82%,球菌门成分减少8.16%,其他类别成分弹性系数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