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在空气中的氨、胺、硫化氢、甲硫氢、甲硫醇、甲硫醚、乙酸丁酯、乙酸乙酯、二甲基二硫、二硫化碳和苯乙烯,硫化物H2S、VOCs(易挥发的有机物质)类,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在通过内置惰性催化剂的光氧催化废气净化器过程中,在高能紫外线和惰性催化剂的共同作用下,有机或无机高分子恶臭化合物逐步降解转变成低分子化合物,如CO2、H2O等。
应用行业:牛皮纸浆、炼油、炼焦、石化、煤气、粪便处理、制药、农药、合成树酯、合成纤维、橡胶、氮肥、硝酸、炼焦、粪便处理、肉类加工、水产加工、食品配料、香精、畜产加工、皮革、骨胶、油漆、溶剂、油墨印刷、垃圾处理、医药等行业。
早在公元前,中国已会用酒曲(生物酶催化剂)造酒。18世纪中叶,铅室法制硫酸中用一氧化氮作催化剂是工业上采用催化剂的开始。催化这个词是1835年J.J.贝采利乌斯引用到化学学科中来的。1902年W.奥斯特瓦尔德将催化定义为:“加速化学反应而不影响化学平衡的作用。”1910年实现合成氨的大规模生产,是催化工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以来,催化工艺迅速发展,例如,20年代研究成功用钴催化剂由一氧化碳和氢合成液体燃料的费-托法;1955年研究成功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用于烯烃定向聚合;现代化学工业和炼油工业的生产过程,已有80%以上使用了催化方法。
多相催化是工业上应用多的,这种催化作用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因此,固体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对催化作用就会有很大影响。催化剂比表面积大,表面上活化中心点多,表面对反应物吸附能力强,这些都对催化活性有利,因为化学吸附能降低反应活化能。表面孔隙度大和孔径大小合适对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利,例如分子筛催化剂的的选择性,就是由于它的孔径尺寸只能允许某种分子进入孔内,到达催化剂表面而被催化。
助催化剂:本身不具有催化活性,但加入后(加入量一般低于催化剂量的10%)可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一种工业催化剂往往要加入几种助催化剂,才能使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寿命都达到预定要求。例如,合成氨用的双促进催化剂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钾中的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钾就是助催化剂。
催化剂的使用和更新及更有效的催化剂的出现,都会促进技术,改变工业面貌,节约能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例如硫酸的生产,开始是用一氧化氮作催化剂的铅室法,产品浓度低、杂质多、产量小;用铂作催化剂可使硫酸产品浓度达98%以上,可制得发烟硫酸;用钒作催化剂后,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成本大幅度下降。又如炼油工业中的催化裂化,用分子筛催化剂代替无定形硅铝胶催化剂后,由于分子筛的择形作用,改变了裂化产物的分布,得到了产品。催化剂的使用可改变工艺流程,减少三废;催化转化还是治理三废变废为宝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