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米气泡引起的羟基自由基还原性高,给饮用水消毒和液体表面清洁带来很大潜力。许多使用案例也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杀菌和成本低廉。Sumikura等24研究了活性氧微纳米气泡对大肠埃菌的消毒杀菌作用,获得了活性氧的消毒杀菌效果。微微纳米气泡产生的振波是导致 大肠埃希菌降解的主要因素。Chen等25产品开发了一套活性氧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用于淋浴消毒,避免病原菌生长,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超声波振动法。Broekman等26研究发现,微纳米气泡在高频节能超音波应用中可以有效消除附着在固体化学物质表面的细菌和藻类。Tian等27科学研究了微纳米气泡对陶氏反渗透膜积垢的清洗效果,发现回转曝气清洗效果优于空隙式。
改变微纳米曝气器的通气量,随空气流量的增加,氧传质系数(Km)逐渐增大。标准氧传质效率(SOTE)随曝气量的增大而降低。结果表明,水温度对KLa和SOTE均有显著影响,随温度升高,PH升高先降后升,在pH=7.2时达到小。随着NHQ的增加,曝气组比例降低,且随浊度增加而增加。SOTE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微孔曝气组的趋势一致,但其值小于微纳米曝气组。与SOTE相比,微纳米曝气比SOTE对通气量的变化更为敏感。
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天津市水文局等单位利用微纳曝气装置和射流曝气装置,对天津水利部城市水环境改善示范基地进行了通气改造,该工程占地面积为320000平方米。增加水体氧含量,克服了冬季运行技术难题,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郝明伟[8°]主要对水中微纳米气泡的运动规律和沉降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日本微型纳米曝气装置气泡发生器结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某河流曝气水质进行了改进试验,认为微纳米级曝气是一种较好的改善水体水质环境的技术。
用微纳米曝气法进行的植物浮床处理河道支溪水氮化试验表明,微纳米级曝气浮床技术对河道底泥进行了脱氮试验,结果表明:微纳米级曝气浮床技术对河道底泥进行了脱氮试验。通过对攻.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70.31%.63.25%o洪涛及其他利用微纳米曝气技术处理黑臭水体的研究结果,微纳米曝气技术对黑臭水体中TP.NHZ-N和COD&去除率分别达21.4%.40.3%和39.1%。我国对微纳米曝气技术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的是微纳米粒曝气在黑臭水体的修复效果,对于微纳米曝气过程中氧传质的变化鲜见报道。
除用于湖泊.河道的治理外,国内外很多学者也将微纳米曝气在其它领域进行相关研究。通过对一静态旋流微气泡浮选柱的使用条件的优化,并对含含水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微泡悬浮柱对含油废水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于生物净化作用,米歇森等网对用微生物与微纳米曝气法混合后,注入土壤间隙,以降解土壤中二甲苯。试验结果表明,微纳米粒曝气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经处理后二甲苯浓度基本被去除,微纳米泡在土壤中维持较长时间,菌株的作用也更加持久。Hotta等利用微米级曝气法在海洋环境中进行了海体底泥污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纳米泡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底泥中的污染物,而且能增强污泥中的细菌活性,提高污泥的持续污染能力。将微泡气浮与普通气浮工艺相比较,采用微泡气浮和普通气浮工艺,对含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在相似条件下,微泡气浮技术具有较好的气浮性能和较高的去除率。可见,微纳米粒曝气在曝气技术上有一定的性,但微纳米曝气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要把水体和气体混在一起才能曝气,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广微纳曝气技术,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采用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项目进行藻类控制,项目分三期基本建设,总曝气面积14.5hm2。微纳米技术工程吨污水处理费用约为0.02元/m3,合理性优良。围隔实验期内,围隔内的温度范围为21.5。26.1。隔离试验结束时,三个微纳米曝气组的溶解氧浓度值在12.4mg/L左右,而空缺对照试验的溶解氧浓度值为8.7mg/L,与曝气组误差较大,达到3.7mg/L,显示了微纳米曝气的实际充氧效果。曝气组高锰酸盐指数的大污泥负荷来自曝气生物菌种组,达到50%,比立曝气组高19.8%。总磷和可溶活力磷的大污泥负荷来自曝气+锁磷剂组,各达70.3%和50%。曝气生物菌种组对叶绿素A的大污泥负荷为70.2%,比立曝气组增加33.5%,藻类总进化率的大污泥负荷为78.9%,比立曝气组增加13.9%,蓝藻减少率为86.8%。